AI企业纷纷瞄准科创板上市,今年或是他们上市的最好机会

近期关于AI企业要上市的消息充满了各大媒体。

2021年1月12日,据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辅导企业信息公告显示,旷视科技准备以公开发行中国存托凭证的方式在科创板上市。

2020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,云从科技的科创板IPO审核状态更新为“已问询”,标志着其上市进程进入了实质性审核阶段。

2020年11月4日晚间,上交所官网显示,依图科技首次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受理。

旷视科技、依图科技、云从科技、商汤科技被称为我国“AI四小龙”,除了商汤科技,其他三家均已瞄准科创板上市。此外,我国其他的AI企业也开启了上市征程,云知声已完成科创板上市辅导,云天励飞也的状态也更新为“已问询”。

不少人对此可能有疑惑,怎么我国AI企业近期会扎堆冲击上市?

这是因为,它们是真的需要钱了,而且今年是他们上市的最好机会。

“烧钱”过度,投资市场逐渐恢复理性,AI企业需要钱

2017年,国务院印发了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将AI正式认定为国家战略,人工智能随之进入黄金时代,从那时开始,投资机构便将目光瞄准了AI企业。

根据CVSource数据,在2013年,人工智能创企全年融资额为15亿元,2017年增长到338亿元;到了2018年,仅一季度融资总额就超过了2017全年,达到402亿元;2018年人工智能领域融资总额达到1131亿元人民币。

资金源源不断进入人工智能行业,确实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帮助。但是,AI企业“高投入,难盈利”的问题很快让投资市场恢复了理性。2019年前三个季度人工智能领域总体融资规模仅为577亿元,而2018年这一数字为1189亿元。

人工智能行业投资周期长,投入资金大,且商业化进程和盈利能力不清晰,已经让投资界对AI企业的投资变得更加谨慎。

某投资机构就表示过,未来机构投资会更加谨慎,更偏向于去投抗风险能力强、商业模式稳健的项目,而避开那种停留在‘讲故事’阶段的项目。

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、研究院院长胡国平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也表示过,2019年下半年,人工智能企业要想再融资其实已经变得有难度了。

再加上去年包括旷视在内的28家中国机构和公司被美国纳入出口管制的“实体名单”,疫情也让市场变得不稳定,AI企业对钱的渴望变得更加强烈。

AI企业“烧钱”一直都是众所周知的,每年都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人才引进。根据旷视科技的招股书,在研发投入上,旷视科技三年内的支出接近了9亿元。

所以,在投资机构已经对他们越来越“冷淡”的背景下,AI企业为了“筹钱”不得不冲击上市,但长期亏损、难以盈利的现状,让它们的上市之路变得异常艰难。

旷视科技从2016年-2019年,净利润分别亏损3.43亿元、7.59亿元、33.51亿元和52亿元。

依图科技的亏损也逐年变大,2017-2020年上半年,依图科技净利润分别为-11.66亿元、-11.61亿元、-36.42亿元及-12.99亿元,合计亏损高达72.68亿元。

云从科技的亏损情况虽然相对好一点,但也是年年亏损。2017年-2020年上半年,净利润亏损额分别是1.06亿元、1.8亿元、17.08亿元、2.86亿元。

AI独角兽亏损情况可见一斑,某券商前高级副总裁兼互联网首席分析师张孝荣表示,整个AI行业不赚钱,一直在亏损状态中发展。IPO预示着企业依然缺钱,而且缺口不小。企业原本可以通过风险投资融资的道路已经走不通,只能借助于股市来满足自己越来越大的资金需求。

商汤科技几年前就已经传出计划上市的消息,但一直“没有下文”,旷视在2019年在港交所申请了IPO申请,最终也是“失败告终”。去年10月,有媒体报道称云从科技完成了章程备案,上市工作取得进展,并可能2021年上半年上市,但云从科技回复媒体称对此不予置评。

政策红利来临,科创板窗口开启,今年是AI企业上市的最好时机

2021年作为“十四五规划”的开局之年,在“十四五规划建议”中,强调要把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,要瞄准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、集成电路、生命健康、脑科学等前沿领域,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、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。在列举出的几大前沿科技中,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、集成电路被放在了前三位,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重要性上的优先级。

说明人工智能作为前沿技术领域的代表,已经成为“十四五规划”的重点规划对象,也是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。

与此同时,科创板的窗口已经打开。国家设立科创板的初衷,就是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,引领中高端消费,推动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。

有业内人士这样表示,科创板的板块定位就是为这些所谓的科创企业设定的,而且相对来说 IPO 条件更低,此外,从上市估值来看,科创板仍然要比创业板高。

另外,AI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,很多的技术已经逐步成熟,各种应用成果也在不断地加速落地。艾瑞报告指出,2018年我国AI核心产业规模仅为251亿元,到2022年有望达到1573亿元,复合增速超过58%。从AI下游应用来看,智慧城市、安防、教育、医疗等行业的AI应用逐渐落地,商用化落地将为AI企业带来更多可能。这说明,虽然目前我国AI企业还存在长期亏损、难以盈利等问题,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成果的落地,AI企业扭转长期亏损的局面也不会再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。

总的来说,我国AI企业上市的大好时机已经来临,一方面AI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被提升,无论是在新基建、内循环新格局还是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,AI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;另一方面,科创板的诸多利好,已经为我国AI企业上市清除了很多障碍。所以说,今年真的是AI企业上市的最好机会。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316818043

邮箱: marketing@saiia.org.cn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